028

陈达 汶洋石 博古臂搁

拍品号:028

材 质:汶洋石

规 格:9.1×5.5×1.1cm

估 价:120000 ~150000 RMB

成交价:218500 RMB

拍卖会:福建东南2019秋季拍卖会

拍卖场次:尚臻—寿山石雕夜场

拍品描述
出版:
1.《唯美寿山石雕 陈达精品集》P95,福建美术出版社,2012年。
2.《海峡两岸石雕艺术口述史》P20,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年。
 
款识:
1、苍简彤圭之宝藏石。
2、小克鼎并铭陈达自制。
 
此作形式极为新巧,作者选取棕黄焦糖色泽的大块汶洋石,恰如盘玩许久、包浆浓厚的老竹,裁切打磨为如半片竹节般的臂搁形状,正面以浮雕形式雕刻出一尊宝鼎,其形式取材自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周孝王时期克氏家族的古鼎——小克鼎,圆形,直环耳、方唇宽沿、鼓腹,格外沉稳,作者极为细腻地表现出鼎身的环带纹、颈部的窃曲纹以及足部的兽首纹,极具层次感和形式感,其威严庄重的气势恰与汶洋石深浓的棕黄色相呼应,分外和谐。上方则以沙地阳文作“唯王卄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王命善夫克舍令于成周”,为小克鼎铭文之节选。整件作品庄重中又充满了文雅气息,乃是文人案头清供之佳品。
 
陈达(1949~ ),字仲曾,号物喜楼主,福建福州人。1966年从师于谢义耕、陈子奋、潘主兰先生,学习书画篆刻艺术,1967年随冯力远先生学习竹刻及三代古文字。擅长博古、薄意、砂地阳文等雕刻手法。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法篆刻展览及国际艺术交流活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福州市书法协会副主席,福州市清卿研究会会长。著有《唯美•陈达作品集》。
 
 
 
陈达——独开一代风气之先
 
在当代,“传统”既熟悉,又陌生。当代的艺术创作也在仿徨的状态中,传统的被视为陈旧,而那些看上去新潮的,又不知所谓。不过,就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不参加大师的评选,却不妨碍他在藏家心中的地位,他自称“传统艺术家”,时刻沉浸在传统之中,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元素,观者感受到的却是清新的气息,没有丝毫旧式文人的酸腐。他是陈达,传统在他的雕刻中觉醒。
 
陈达所学甚广,曾师从谢义耕、陈子奋、潘天寿等书画名家研习水墨,后追随定居福州的上海竹刻名家冯力远学习竹刻艺术,在书法、绘画、篆刻和竹刻艺术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并且,他对金石学的研究更有着极高的造诣。不过,即便他在这些领域成就非凡,却似乎都只是在为另一门艺术做的准备。当陈达被寿山石的美艳所吸引时,一身的艺业也随之迸发,他的作品不断的更新人们对传统的认识,他的理念不停的吸引人们对传统的向往,传统艺术家陈达,可谓厚积薄发,文备十足!
 
最初陈达带给我们的震撼是他的沙地阳文博古作品:这是陈达将竹刻中的“砂地阳文”技法应用到寿山石雕中的一次创新之举。竹刻中的“砂地阳文”,即阳刻纹饰,临近纹饰周边一定区域内的竹地剔除,以凸起纹饰,地作砂粒状,有粗砂地、细砂地、核桃地、桔皮地等,名称视呈现的艺术效果而定。这种技法以砂地的粗糙来增强质感,不仅与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视觉上的冲击力,更拓展了竹子本身质感的外延,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是竹刻艺术中优秀的雕刻技法。
 
陈达将这样的技法引入寿山石雕,于石材平面上剔底并铭刻金文,书法与陈达惯有的风格一致:线条随性自然,在穿插避让中,章法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比例得当。如他的芙蓉石文字日字章,取质色绝佳的芙蓉石雕刻而成,不大施斧凿,只取印章中上段,以沙地阳文为修饰,阳刻的钟籀文颇具朴厚的古意,与芙蓉石的温润细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古朴一清新,相互映衬间,气质更为凸显而丝毫没有突兀感。
 
他不仅仅将寿山石雕刻为常见的印章,还创作了许多文玩题材的作品:臂搁、文镇、手牌……
 
陈达认为,美好的东西一定是高雅的。他曾说,他的艺术成就的基础就是金石学,就来自青铜器。陈达将青铜纹饰纹饰与“砂地阳文”的金石文字相结合所呈现的那种整饬朴茂的气息已经深入人心。其实陈达带给我们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那些率性而为的创作不胜枚举。在陈达的作品中,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某个重要节点的美的元素似乎都可以酣畅的融入他的作品,如红山文化的玉石雕刻、商周青铜纹饰,到汉代画像石刻及辟邪兽的造型,再到宋元以后的文人艺术,一一串联起来,文备而实足,洋洋洒洒几乎史诗般的再现了传统美学的发展历程。如果要问寿山石雕艺术中谁能够“独开一代风气之先”,那么陈达一定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