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粉彩花鸟水盛三件套

拍品号:001

材 质:瓷

规 格:三件套,尺寸不一

估 价:无底价

成交价:5750 RMB

拍卖会:福建东南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场次:当代工艺精品专场

拍品描述

款识:醉墨轩

 

天工开物,其艺无穷
                ——写在当代工艺精品专场之前

文/鱼刚
“天工开物”取自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巨著——《天工开物》,其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影响重大而深远。从字面出发以“天工开物”开篇,不仅有贴题之便,也可借机让我们回望一下沉默许久的中国工艺精神。简要地说,“天工开物”就是“天的职责由人来替代”,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与智慧开发与加工自然界中的万物,使其对人类的生活与繁衍产生可持续的价值。随着历史迈进的脚步,人们在这一历程中不断认识、总结、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天人合一”的思想物化为手工制作的器物,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在开发万物的过程中,人们早早地就发现了“美”的存在,并将“美”与“用”紧密地结合,固化为工艺制作中的内在属性,在器物文明的漫漫长河中得到不断地发扬广大。

如果“天工开物”的对象是自然,那么其结果就是器物;如果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过程称为工艺,那么这其中就凝聚了人类丰富的艺术创造力。集中于工艺作品之上的是审美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投合,是创作理想与生活需求在煅造中相融的艺术结晶,正所谓“实用之美将净土与现世完美结合”。斗转星移、风云变幻之中,人们对工艺的创造性追求延绵至今、未曾断裂。

在工业发达、信息爆炸的当下,工艺美术面临前所未有的境遇:其一,工业制品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机械代替手工,批量复制的工业设计代替个体创作的匠心独运,迫使手工艺与日常生活渐行渐远;其二,工业时代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文化乡愁”与“人文饥渴”;其三,一部分工艺作品的价值重心在当今发生了偏移,由使用价值转向观赏与审美价值。正因此,人们不仅对身边的历史遗物倍加珍惜,争相庋藏,一些品质典雅的当代工艺美术作品,也因其继承了中国工艺精神、发展了传统工艺的艺术表现维度而备受青睐,成为收藏的一大品类。

此次专场,福建东南拍卖继续坚守“让收藏回归审美,让艺术融入生活”的价值理念,推出玉雕、木雕、竹刻、香道具、茶道具、仿古家具等当代工艺美术作品,都集审美性、唯一性、收藏性于一身。所列品目,均为天然名贵材质,且多为当代名家精心创作。藉此,让我们一同感受当代工艺美术的无穷魅力吧!


案头之物最怡人
文/鱼刚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书斋成为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著述的中心场所,围绕书斋的营造、文房布置、器物陈设等内容形成了饶有意趣的书斋文化。文房用具作为书斋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记录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也展现了各时代文人的情怀与风范。

隋唐之际,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席地而坐”演变为“垂足而坐”,家具逐渐由原来的矮型向高型化发展。在这一革命性的演变之中,随着地位的凸显,桌案的规制也渐渐变高,书案逐渐成为室内必不可少的家具。同时,自隋文帝推行科举制开始,读书成为文人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至中国精英文化阶层的九字真经。虽然科举制到后来的演变日益僵化,以至于束缚了思想的自由。但是它的出现与长期实行在一定层面上推动了书斋的普及化与文房器具的繁盛发展。

南宋林洪在其著作《文房图赞》中,罗列了毛中书(笔)、燕正言(墨)、楮待制(纸)、石端明(砚)、水中丞(玉蟾蜍水盛)、见光禄(呀光的贝镇)、石架阁)山形石笔格、边都护(压尺)、黎司直(木界尺)、刁吏书(书刀)、竺秘阁(竹臂搁)、齐司封(剪刀)、胡都统(糊斗)、印书记(印章)、黄秘书(图书匣)、盘都承(文具盒)等文人案上用具,并用拟人化的命名给各器物封赠官阶,可见读书与仕途的关系之密切,文人济世理想之高远。当然,读书入仕虽然对文人阶层的巩固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读书之余的其他与器物有关的审美活动,则是中国文化中最为宝贵的部分。这导致文人美学成为除了皇家美学之外引领时代风尚最为重要的力量,并且使得其自身的审美观念在民间流传,影响到时人与后代的审美取向。
在隋以后的一千多年中,文人成为引领风骚的中坚分子,书斋成为世代文化人知识与思想的生产场所。其中,作为案头之物的文房用具,也随文人阶层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述:“文具虽时尚,然出古名匠手,亦有绝佳者,以豆瓣楠、樱木及赤水、椤木为雅,他如紫檀、花梨等木,皆俗。三格一屉,屉中置小端砚一,笔觇一,书册一,小砚山一,宣德墨一,倭漆墨匣一。首格置玉秘阁一,古玉或铜镇纸一,镔铁古刀大小各一,古玉柄棕帚一,笔船一,高丽笔二支;次格:古铜水盂一,糊斗、蜡斗各一,古铜水杓一,青绿鎏金小洗一;下格稍高,置小宣彝垆一,宋剔盒一,倭漆小撞、白定或五色小盒各一,倭小花尊或小觯一,图书匣一,中藏古玉印池、古玉印、鎏金印绝佳者数方,倭漆小梳匣一,中置玳瑁小梳及古玉口匜等器,古犀玉小杯二;他如古玩中有精雅者,皆可入之,以供玩赏。”此处的“文具”是书斋中专门储放文房小器物的家具,仅从所放之物就可见古人对文房用具的重视与讲究。同时在该书“器具”一章作者列举各种类型的文房用具达六十多种,可谓品类繁盛,令人目不暇接。今天来看,品目繁多的文具不仅是文人生活的珍贵遗物,更重要的是各个器具都蕴含了各个时代文人阶层的审美情趣,代表各时代最为卓越的工艺水准。

值得欣慰的是,在传统文化受到工业、信息洪流冲击的今天,还有一批执着的工艺美术创作者,坚持文房器具的手工制作,并在传统形制上多有创新之举。此次福建东南当代工艺专场文房部分所列笔筒、镇纸、水盛、砚台等文房案头之物,均为当代工艺大师甄选优良原材料手工打制而成,集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于一身,他们的作品,在书斋文化的回归之中,既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又用他们巧工妙思一再地抚慰着我们的文化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