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兰花薄意摆件
拍品号:529
材 质:田黄石
规 格:5.3×3.3×1.8cm,49g
估 价:400000 ~500000 RMB
成交价:943000 RMB
拍卖会:福建东南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场次:寿山石雕珍品夜场
这枚田黄石摆件色泽金黄,质地温润凝灵,形态自然玲珑。作者以薄意手法在田黄石的斜上方雕刻一株兰花,长叶披覆,有如幽兰生于空谷,独抽一荑,上有数枚或绽放或含苞的花朵,闻说“兰一荑一花,蕙一荑五六花”,兰有“孤芳自赏”之雅意,纤细而不羸弱,虽无惊人之貌却幽芳不凡。作品的另一侧刻有“王者之香,骚人之佩”八字,宋人黄庭坚有云“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为《左传》中“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作注,可见兰花不世之香的清新雅正。兰作为文人之花,与君子修道之德相称,生于幽岩绝壑中,抱芳守节、不求闻达,有君子的风范。这枚田黄摆件仅以一株兰花为薄意内容,也表现了君子立身处世,不因无人而不芳,不因困穷而改节的意蕴。
款识:王者之香 骚人之佩
国色原当帝者田
文/贺毅楠
文献上常说田黄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这样的形容为它很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田黄石的形成,溯其原因,其实也并不出奇。它是山上的原生矿石由于外力从矿床剥离,散落到溪边的基础岩层上,又经过溪水的滚动洗礼,再被沙土层覆盖,年深日久,矿石受到周围水分、土壤、温度、压力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和酸碱度的影响,逐渐着色,形成石皮、萝卜纹以及红格等特征。田黄石与邻近的水坑矿脉以及杜陵坑在生成时都受到了比较显著的蜡化作用,因此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田黄石受土壤酸化作用更明显,因此外观上更加温润可爱。
田黄的产地只有寿山溪沿溪水田的上坂、中坂、下坂,其他区域虽然也间或有出产独立于矿床的独石,但由于产生时间和周围环境不同,因此都不是田黄石。正是由于这样苛刻的条件,因此田黄石的产量极少,而且没有矿脉可寻,只能在田中随机挖掘,获得佳石的偶然性也非常大,所以才诞生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传说。
如今,为了留下这上天赐予的稀有宝石,寿山特别规划出两亩田坑土地,永久禁止开采。它被称为“田黄石的最后两亩地”,是每个爱石者到寿山后必然会去瞻仰的宝地。里面到底还有没有田黄石?谁也不知道。或许有,也或许早已经没有了。这以“永久”为名的禁采令当真英明,它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个谜,也留下了恒久的希冀。
关于田黄,有个流传很广的传说。乾隆皇帝曾在梦中见到玉皇大帝将一块用黄布包裹的石头赐给自己,并写有福、寿、田三字。从此之后,每逢元旦时节宫中祭天之际便会有田黄石作为祭品。
这个故事不见于典籍,因此也未必有很大的可靠性。然而寿山的人们愿意相信,历代玩石的文人雅士也愿意相信。这种灵石生于福建、寿山,偏又产于田中,颜色还是最为尊崇的黄色,中国人的思维不太愿意相信巧合,宁可将它当做是冥冥中神灵的赐予。这“福寿田丰”的寓意在当时的农业社会足以成为地位尊崇的理由,何况清皇室的确收藏了很多田黄石印章,而且田黄也确有“石帝”的称号呢。
康雍乾三代是清代工艺水平的鼎盛时期。若说康熙的特征是大气,雍正的特征是淡雅,那么乾隆的特征就是精致。乾隆皇帝尤其嗜玉器,乾隆元年,宫中建有以制作玉器为主的“如意馆”,由皇帝本人亲自监制,宫廷玉器在玉山子,薄胎,嵌丝,仿古玉和金玉结合等类别上很有成就,其他诸如人物、动物、插牌、烟壶、首饰等造型工艺都在历史上达到最高水平。相应地,这一时期的寿山石印章制作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田黄三联章。
关于三联章,在清末还有一段颇为跌宕的故事。末代皇帝溥仪在离开紫禁城踏上颠沛流离之路的时候,曾经选了几件宫中最为珍惜的宝贝随身携带,其中就包括这套田黄三联章。此后,辗转40余年未曾离身,直到抚顺的战犯管理所,依然藏在随身的箱子夹层里,直至建国后捐献给政府。他的捐献我们暂且不去评价,仅从心情上看,能让这位末代皇帝专门拿出来郑重捐献以换得身家好处,这件东西在他心目中的份量,可想而知。
传说中能带来“福寿田丰”的田黄石,并没能阻止住清王朝覆亡的命运。其实,它只不过是天地生成的一块顽石,偶然被造化垂青,得到了与其他石头相异的天然美质。欣赏的是人,传诵的是人,给了它种种传奇经历的也是人。当人们剥去它的神秘面纱,以纯粹的审美眼光端详它的时候,也许,会有另一种充实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