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刻 马背石古兽钮方章
拍品号:0901
材 质:马背石
规 格:6×3×3cm
估 价:28000 ~30000 RMB
成交价:51750 RMB
拍卖会:福建东南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场次:当代金石篆刻专场
印文:真水无香
边款:林健刻。
附:原作证明书
林健 1942年生於福州,字力帆,系福州画院画师。曾师事沈觐寿、陈子奋两先生。致力研讨秦汉篆隶,能融於刻印之中。因而在篆刻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潜心於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陈子奋诸家篆法,然后用以上诸家的篆法临写三代两汉篆隶文字,反过来又用三代两汉篆隶文字的特色去临写以上诸家篆隶文字,将这种双向对流的思维方式反复提炼、使之升华,并用於篆书、篆刻的创作,从中追求雄劲奇肆的风格。作品风格雄浑豪放,跌宕多姿。出版有《篆刻字汇》、《补砚斋书法篆刻》。
漫说文人的石与印
文/贺毅楠
论及印石与文人们的关系,大约要从王冕说起。黄质《古印概论》载:“会稽王冕,自号煮石山农,创用青田花乳,刻成印章。”其实,文人与印石的交集,可以上溯到朱熹弟子黄幹的一首诗:“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莹煌。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这是典籍所载最早的一首咏寿山石的诗。只不过,那时候寿山石还没有成为文人案头的珍宝,黄幹那首诗也只是有感而发,借物抒情,未必是对寿山石本身有什么感情。
王冕玩的不是寿山石,但他是第一个将石材引入印材的人。以石入印,以刀攻石为后来四大印石的横空出世创造了前提,也开启了品石论印的赏玩之风。印石自被发现以来,就具有了与其他灵石不尽相同的品性。它不仅可欣赏、可玩味、可陈设,更可把玩、可摩挲、可雕琢。随意地拿起刻刀,游走于石上,听着那金石交错的清脆声响,在石上留下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印迹。这时候,人已不仅仅是石头的旁观者,而同时拥有了创造者的身份。从石对人单方面的述说,到人与石交互性的“对话”,文人在这其中收获到的无以言表的精神满足感,参差可知。
文人与印石结缘的形式,无非两种。其一是对石头材质本身的欣赏,此专场中高野侯为方节厂刻螭虎钮对章边款中写道“节厂吾兄出佳石索刻”,即为作证。清代学者高兆、毛奇龄所写前后《观石录》,被后世玩石者奉为圭臬。两篇文章都以华丽粲然的文采,对自己和友人所藏之石进行了详尽的描摹,令我们在两百多年后的今日,仍旧可以通过那些词句想象那些被古人称为“神品”之石的风采神韵。另一种令文人与印石结缘的方式,就是篆刻了。从明清三百年流派印艺术高峰中可以推测,这种结缘方式不限于地域,流传更广,故事也更多。只爱石头的人未必懂得篆刻,但是精于篆刻的人却很难不对石头有感情——那一刀一划游走于不同石种之间的微妙分别,若非亲自经历,很难理解。只不过篆刻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已经有了独立的生命,而作为介质的印材常常为人们忽略。然而,倘若稍加留心,篆刻家与石头之间那未曾言表的情结,便不难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