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

吴昌硕、王一亭刻扇骨 赵叔孺、罗振玉追风图书法成扇

拍品号:739

材 质:

规 格:20.5×51cm 约0.9平尺

估 价:160000 ~200000 RMB

成交价:241500 RMB

拍卖会:福建东南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场次:翰墨集珍·中国书画专场

拍品描述
成扇 设色纸本 癸亥(1923 年)作、戊辰(1928 年)作
 
这柄折扇的两道箑边分别由两位海派大家吴昌硕和王一亭雕刻。吴昌硕为刻字书法“南无阿弥陀佛”,落款是“癸亥白露节书于海上玄住随缘室缶”,可知乃是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白露(农曆七月廿九)时创作,距离吴昌硕八十大寿(八月初一)相隔不过二日。可以看出,吴昌硕八十岁的行书老辣非常、质朴雄浑,充满了古拙的金石韵味,即使是刻字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浓厚的、酣畅而跌宕的墨气。
另一侧的箑边是王一亭于同年八月初一即吴昌硕生日当天所创作,或许我们可以想象,在王一亭向吴昌硕祝寿的时候见到此扇,或是应吴昌硕的要求,或是顿起雅兴,在光洁的箑边上刻持珠观音像,观音面容慈祥端庄,线条颇具骨力,繁简得当,寥寥数刀就表现出观音垂落的衣褶和娴雅的身姿,亦呼应了另一侧箑
边吴昌硕“南无阿弥陀佛”的佛教主题。此折扇的箑边暗藏了吴昌硕八十大寿中一段隐而不显的趣事,见证了吴昌硕王一亭两位“海上双璧”的交游与深谊,顿时令此折扇平添了不少文化价值,充满了魅力。箑边既有一段艺坛佳话,正反两扇面亦不乏深意,一书一画分别为罗振玉和赵叔孺创作,上款人均为“恂若仁兄”。赵叔孺绘骏马,“立者、卧者、嘶者、下饮者,倚于树者,有所见,默识神会之。”从题识上看,创作时间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戊辰)七月,是年赵叔孺绘製了多张骏马图,扇面骏马亦是其擅长的形式与题材,此作题曰“须远十万里,试为一追风”,典出南朝张正见的横吹曲辞之一“须还千万里,试为一追风”,所画为在草地上驰骋的栗色花斑奔马,赵叔孺汲取了中国传统马画的造型技巧,又融合了郎世宁等西方马画的光影与设色,使得奔马充满了立体感与十足的精神气,皮毛的光泽极为细腻逼真,仿佛在扇面上迎风驰骋一般。扇面另一面则是罗振玉的书法,罗振玉作为晚清至民国的金石学大家,书法金石气十足,韵味无穷。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初字香圃,中年后更字昌硕,七十岁后以字行,民国后署苍石、仓硕,号缶庐、苦铁、大聋、缶道人、苦铁道人、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破荷亭长、石人子室主人、石尊者、五湖印亡、老缶等,小名乡阿姐,斋号红木瓜馆、削觚庐、禅甓轩、去驻随缘室等,浙江安吉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西令印社首任社长。
 
王一亭(1867-1938),名震,号白龙山人、梅花馆主、海云楼主,浙江湖州人。实业家、书画家、慈善家。与吴昌硕过从甚密,又与蒲作英、胡公寿、李瑞清、释虚穀等往来论书画,为海上画派重要人物。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端重考古,喜于传刻古籍,亦精鉴藏书画。
 
赵叔孺(1874-1945),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棡,号纫苌,晚号二弩老人,斋号二弩精舍,浙江鄞县人。清末民国书画家,金石书画,尤擅画马。曾任福建同知。
 
题识:1.须远一万里,试为一追风。戊辰七月拟恂若仁兄雅正。赵叔孺画马。钤印:赵叔孺印(朱)
        2.唯一又月师,为父德,衡至于墨宝,从其父蔑宝,曆沪金对郢,其父休用作宝鼎。旬若仁兄雅属,贞松罗振玉。钤印:罗振玉印(白)
扇骨释文:1.南无阿弥陀佛,癸亥白露节书于海上玄住随缘室,缶。
     2.癸亥八月朝日敬写,白龙山人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