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作 沉香《一叶知秋》
拍品号:518
材 质:沉香
规 格:1.4×11.5×5.7cm,18g
估 价:28000 ~30000 RMB
成交价:34500 RMB
拍卖会:福建东南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场次:当代沉香珍品专场
产地:印尼文莱,沉水
这件作品雕工精致,刻画细腻,枯叶的脉络和蝉的形态清晰可见,作者以枯叶预示秋天的到来,蝉又给了枯叶一丝生气,枯叶与夏蝉形成强烈对比和反差,体现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向往。
艺术简介
江晓 1974年生于福建福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1993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寿山石壁画创作。其作品多次获得各种艺术展览大奖。
主要参展
1999年参加“中国民间工艺美术迈向新世纪创作大展”,获金奖及佳作奖。
2000年参加“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银奖。
2000年参加新加坡“有木共睹”木雕展。
2002年获“福建省第三届工艺美术争体杯”金奖,获“中国首届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
2002参加“首届来阳国际木雕大奖赛”
2003年参加“第七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作品入编《中国中青年美术家作品选集》。
2004年参加上海“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展”,获铜奖。
2005年作品编入《福建工艺美术史》。
2006年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获 “明珠奖”。
江晓看起来很年轻,完全没有一个艺术家所常有的故作深沉的神情,他谈锋甚健,神采奕奕,也完全不像很多媒体所形容的那样,是个当代的隐士——如果你是第一次 见他,那么你或许还会以为他就跟现在很多喜欢交际,喜欢自我包装的当代艺术家一样。当然,这绝对不是真实的江晓,他肯定不是个喜欢自我标榜的人,但同时正 如他所说,他也不自诩是个当代隐士。他充满激情,喜欢挑战新鲜事物;他偏居一隅,与现代生活保持距离;他就是一个喜欢摆弄木头、喜欢让轻盈的梦变得有重量 的人。
他说他现在强烈地喜欢上了沉香木。不仅是因为沉香的味道,也不只是因为它的贵重,而是因为这种木头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唯一性。每块沉香木的造型都是不 一样的,千变万化难以捉摸,要以此为材质创作出一件作品,挑战是不言而喻的。而乐趣也正来源于此。在与沉香的对话过程中,他说他常常被这些粗糙的材质所征 服,它们本身所体现出来的造型语言有时候让他甚至都不敢下刀,生怕打扰了这些沉香木的美梦。或者只作局部处理,争取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利用这些木头的原始面 貌。在材与不材之间,沉香木与他的作品融为一体。他喜欢这种半工半写的作品,两种不同的状态有着强烈的冲突又有着完美的统一,跟齐白石的贝叶工虫一样。他 早前的梦境系列作品《海市蜃楼》、《水中花》、《梦》等既是这种取向的前奏,那是在他做了一个关于沙漠和绿洲的梦后所产生的作品,干枯的黄沙和丝绸下覆盖 着的温润人体处于同一画面,似乎预示着某种不确定性,而他又想从中抓住些什么。
江晓是个传统的人,有着一个传统的艺术家所具有的好学与谦逊。他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判断与定位,他说他只想给自己和后人留下一些耐看的作品,不希望自 己的作品被时间轻易淘汰。这是个很低调的宣言,但却厚重。对于一个还算年轻的艺术家来说,有这样沉着心理的并不多见。但正如他所一直所强调的,一个艺术家 的经历是不可替代的,作品是经历的折射。如今的江晓,是过去的岁月所产生的必然。
18年前他刚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专业是雕塑。而当时社会上的热门行业是广告业和装修业,于是他的多数同学纷纷改行,只有他一路坚持。理由很简 单:喜欢。当然,如所有坚持兴趣与梦想的人一样,在最初的时候,一切都显得尤为困难的。没有雕塑可做,经济压力很大。在这段时间,他开始了对传统雕刻艺术 与现代雕刻艺术的思考。在福建,目之所及尽是传统的木雕,传统的题材,传统的技法,艺人们都只是循规蹈矩,但作品不是越做越精,而是越做越商品化。这与他 的专业有着很大的不同。来源于西方艺术的人体雕刻注重人体比例的科学性,而传统的人物雕刻则依据表现的需要随意变化人物比例。对传统造型的怀疑甚至让他一 度难以接受传统艺术。 直到观看了大量各地博物馆的馆藏古代艺术精品后,他才对传统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一直念念不忘那些作品给他带来的震撼,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他找到了与古 人对话的秘密通道,这对话的结果是让他常常有这样的感慨:在那些古代艺术大师面前,自己还是太过渺小。也许正是这种敬畏心的产生让他反而变得心静如水了, 口不臧否人物,对待别人的作品也是努力去发掘出它们的优点。而对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营养的积极获取,也让他的作品有了丰富的技法和创造力,显得既现代又 古典。
节选《琢梦——关于江晓》(文/陈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