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陈达作 芙蓉石《文字对章》

拍品号:358

材 质:芙蓉石

规 格:7.3×2.3×2.3cm,两件相同

估 价:100000 ~200000 RMB

成交价:448000 RMB

拍卖会:福建东南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场次:补天遗珍——寿山石雕珍品夜场

拍品描述

  款识:物喜楼。陈达刻

 

  这对文字对章石质通灵温润,纯净无瑕,比例完美,印边饰以甲骨文字,堪称最佳之创作选择。凝眸谛视,陈达先生结字之风采、运刀之精妙,令人玩味 不尽;置于案头,则一种简约雅逸之书卷气息如暗香浮动。虽然目前市场上仿效者颇众,而能得个中三昧者则罕有。古人云“气韵不可学”,不可学之处,端在于涵 养与境界。

 

  陈达 1949年生,长期从事传统艺术研究与创作,擅长书法、篆刻、竹刻、石刻及文物鉴定。1966年师从谢义耕、陈子奋、潘主兰,学习书画、篆刻艺术。 1967年后又随冯力远先生学习竹刻及三代古文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陈达首先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了解了这一点,你才可能进一步认识他的艺术。他的名片上简单地印着“中国传统艺术家”几个字,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弄些 职务头衔之类的,他的回答只有四个字——“不够过瘾”。兴之所至,陈达有时会主动给朋友刻一两方印。然而,多年前,曾有一达官托人索刻,陈达素不喜其为 人,坚拒不予。爱人反复劝喻以至争吵,而最后的结局是,陈达愤然抓起篆刻刀,割破手指。此等事迹,似乎只有在《世说新语》中见得到。的确,有时候,恍然间 你会觉得他仿佛不是现实中人,倒更像是东晋南朝间人物。

 

  陈达的生活态度颇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味道。一场国际球赛,或者是偶然间想亲近黄山烟云的一个念头,就能够成为明日清晨上路的理由。他还可以花 上半个月的行程,去寻访20年前过眼的一方赵之谦的印章。对于美好事物的执着,是艺术家的天性。陈达数十年浸淫于书画篆刻,其竹刻亦堪称国内一绝。80年 代初,有位心气颇高的山东画家闻其名而不信其实,迢迢千里来访,在福州于山陈达的蝶来山房见到他的几件竹刻作品后,竟然双膝下跪,始知当世上亦有令人起敬 之真艺术。但是,一个艺术家要想过上“艺术”的生活,前提条件是首先要摆脱生存的压力。陈达常说,“寿山石救了我一命”,相信这句话是出自内心的。

 

  涉足寿山石雕,可以看作陈达个人的一次机缘。而陈达的进入,却给寿山石雕刻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凡是最好的东西,都应该是高雅的”。陈达认 为,寿山石雕要想从一种民俗的、民间的、地域的工艺升华为真正的艺术,走向高雅是必然的选择。所以,在欣赏者的眼中,陈达似乎与传统的石雕界拉开了一段很 大的距离。他的作品,更像是一种文人雅玩,或者书画之余的遣兴之作。你可以把产生这种“距离”的原因归结为他的作品的原创性和文化含量。钟鼎彝器、甲骨金 文、折枝花卉…… ,玉牌、臂搁、扇面…… ,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与形式被第一次引入到寿山石这种特殊材质上,却又神理相融,韵致天成,毫无生硬穿凿之感。“如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信手拈来,不著 痕迹。这无疑要归功于他的涵养与境界,归功于他对传统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归功于他的赏鉴家的眼光和金石书画家的手腕。你很难用一个确定的词语来形容陈 达作品中散发出的那种简约雅逸的书卷气。

 

  董其昌在《画旨》中论及,“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而,就陈达而言,他的“气韵”, 除了“天授”的一面外,还有“意匠惨淡经营中”的另一面。
近 年来,随着文化人的不断加入,延续千年的寿山石艺术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契机。陈达在圈内日益受到追捧,甚至被视为“文人化”方向的一个路标,一个象 征。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借鉴陈达的作品,乃至仿冒的伪作,对此,陈达只是笑而置之。任何艺术领域都需要引领风气之人。也许对于石雕界来说,懂得欣赏陈达, 进而懂得向陈达学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失为一种好现象。

节选《艺术的陈达和陈达的艺术》(文/何光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