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洁鸣作雅鱼文玩套件
拍品号:501
材 质:坑头牛角冻石、坑头水晶冻石、坑头天蓝冻石
规 格:三件套,尺寸不一
估 价:20000 ~30000 RMB
成交价:80500 RMB
拍卖会:福建东南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场次:寿山石雕珍品夜场
这组作品由三只形态各异的鱼把玩件构成,分别以坑头牛角冻石、坑头水晶冻石、坑头天蓝冻石雕刻而成。坑头牛角冻质明澈温雅而富有光泽,微带赭色似犀牛角一般,肌理隐约流纹状,郭柏苍《闽产录异》称其“色如牛角而通明过之。”作者将其雕作一只圆滚滚的石斑鱼,身上斑纹犹如点点苔花,双目圆睁而嘴角微微下撇,胸鳍低落地垂着,如受委屈一般;坑头水晶冻石石质透明凝结如同水晶,可谓“肤理莹然,映烛侧影,若玻璃无有障碍”,濯濯冰雪,澄澈心腑,作者将其雕作一尾河豚鱼,双目朝上,嘴角扬起如有笑容,连尾部也作曲线处理,表现其欢快的游弋姿态,似乎沉浸于欣喜之中。坑头天蓝冻色泽灰蓝,质地明净,如雨过天青的微蓝颜色,色淡地清,作者同样将其雕刻为一尾石斑鱼,但圆瞪的双目和咧开的大嘴却显露出惊愕的表情,胸鳍也向上扬起,似乎受到了惊吓,又似乎在为此震惊愕然。作者通过对鱼眼、鱼嘴、鱼鳍的细节处理,将三尾小鱼雕刻出了大相径庭的情态,既生动有趣,又仿佛带上了拟人化的情感状态。
孙洁鸣 1965年生,上海市人。善于运用灵动的线条和流畅的质感来表达作品的端庄古朴、儒雅飘逸。作品曾多次获得历届国家级大师精品展金、银、铜奖,同时也被评为2007年与2008年年度收藏家最喜爱的雕刻大师。
款识:鸣
独爱寿山石
文/夏浈
一千多年前,国人即好石、玩石,所以如今国人玩石应该是一份文化之传承。
玩石我独爱寿山石,从我个人喜爱来说,寿山石本身的韵味主要还是来自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寿山石属于宝玉石类,其材质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审美内容,古人玩石一开始也就是对材质的欣赏,如寿山石中田黄被称之为石帝,芙蓉被称之为石后,这也并非只是文人们的一时兴起,而确实因这两种寿山石品性温润、层次丰富、似透非透,符合国人含蓄内敛的审美情趣,材质中即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含义。
寿山石的人文价值是后人一层层叠加,使其更为厚重的。追根溯源,寿山石用于雕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两宋时期,艺人们在融合中原文化精华的同时,借鉴当时宫廷“巧色玉”之技艺,自此独具古闽艺术特质的寿山石雕工艺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明代书家以石入印,也开创了篆刻史上以寿山石刻制印章的新纪元,从而倍受文人雅士青睐,甚至被皇家选作御用宝玺,渐成中国石制印章艺术的主流。清宫的帝王更是对寿山石宠爱有加,康熙帝的皇帝宝玺中寿山石玺近百方,雍正帝一生刻制寿山石印玺150多方,而乾隆皇帝的千余方印玺中,单寿山石章就超过600多方。正是由于帝王贵族对寿山石的偏爱,引得当年民间富豪也争相把玩寿山石,一时间成为风雅之物,直至民国时期依然有不少社会名流将寿山石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收藏。
尽管寿山石一直为帝王贵胄及文人雅士所钟爱,但作为大众收藏兴起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且还是由台湾藏家来搅起这一池春水。文革时期,大陆的寿山石收藏市场经历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寿山石一度陷入文化断层,反而在台湾,有一批文人和艺术家,他们仍然沿袭了之前玩赏寿山石的风气,出现一个真正的收藏群体在认真传承寿山石文化,因而相比大陆,台湾的寿山石收藏则足足早了二、三十年。
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使得当年寿山石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直至90年代末,随着大陆开始对传统文化的逐步重视,大陆的收藏氛围起了变化,寿山石价格才逐步回归价值。我有幸见证了寿山石价值回归的漫长道路中最令人振奋、也最令人忐忑的行情。在寿山石拍卖市场的影响下,寿山石传统的市场格局和文化特征都悄然发生了变化。拍卖会的影响力对寿山石收藏产生巨大的推广作用,让寿山石成为海内外主流收藏品有了可能。
如今,福州的寿山石名列国石评选四大名石之首,寿山石雕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省及福州市也将寿山石打造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地方政府的参与对寿山石市场推广的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还有众多媒体的助推,都让我们对寿山石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