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陈达作芙蓉石《如梦》薄意扁章

拍品号:0527

材 质:芙蓉石

规 格:12.7×2.7×2.1cm

估 价:200000 ~250000 RMB

成交价:437000 RMB

拍卖会:福建东南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场次:寿山石雕珍品夜场

拍品描述

这枚芙蓉石方章形制规整端方,红白二色分明自然,红者艳丽如丹砂,白者鲜嫩如藕尖,整体观之仿佛落满秋霜的苍茫大地之上浮动着一抹浓郁的晚霞,作者借此自然动人的情致进行构思,在上方的一片红霞中雕刻出一双横掠天际的大雁,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全的灵物,作者在方寸之间塑造“雁下平沙万里秋”的疏朗美感。作者在双雁之后刻“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之句,此二骈句出初唐四杰王勃的千古奇文《滕王阁序》,犹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人生如梦、不如归去的喟叹,正应和了作品的“如梦”之名。同时双雁与芙蓉石自然的丹砂也影射了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这件作品融景于石,融情于景,是将文人审美、雕刻艺术与寿山石天然之美三者结合得淋漓尽致的典范之作。


款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辛卯物喜楼  陈达製
刻印:与竹石居  四十年前老知青  六十後作  陳
附:拓片
包装:紫檀木盒
木盒题刻:如梦  物喜楼  陈达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滕王阁序》王勃

 

陈 达
1949年生,福建福州市人。
1966年从师于谢义耕、陈子奋、潘主兰先生,学习书画篆刻艺术,
1967年随冯力远先生学习竹刻及三代古文字,所刻作品颇具古风,尽显儒家风范。
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法篆刻展览及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现任福州市书法协会副主席。


淡雅清新,别有天地
——陈达作品欣赏
文/贺毅南


  初识陈达,是因为一种文字博古印章的崭新格局。那大约是在六、七年前,当时还从未见过类似格局的印章,只觉得雅致高古,如清风拂面,令人耳目一新。


  这种格局在如今被称为“文字博古章”,已经蔚然成风,大受追捧。然而,虽说仿效者众,却大多仅得其形,不得其神。陈达特有的精确与优雅,在那一方方看似简单的文字博古印章中不动声色地存在着,淡定却骄傲,令拙劣的仿效者无所遁形。


  后来,又见了一些他的其他作品,钟鼎彝器,折枝花卉,通过浅浅的浮雕一一展现,不会太华丽,不会很张扬,却有着耐人寻味的诗意盎然。


  人们常说,从事寿山石雕艺术如同带着镣铐跳舞,这是由于受珍贵的材质所限,在传统与创新的拉锯战中即使是偏离一点,也难免会落人以“暴殄天物”的口实。唯有根植在传统的土壤上,了解了中国文化的血脉灵魂之后,创新出的作品才能够沉稳、厚重、不会流于浅薄怪诞,才能令人一见倾心。这样的要求,唯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者式艺人才可能做到,而陈达就是寿山石雕业界中这样的一位大师。


  而今,在很多人仍在极力模仿“文字博古章”形制的时候,陈达却又转了方向,开始“玩”起更新的格局来。这次秋拍,他的五件作品名字也很风雅,分别叫做“如梦”“如幻”“如影”“如形”“如雪”。其中,“如梦”“如形”是薄意印章,“如影”“如雪”是椭圆形的文玩,而“如幻”是镂雕作品。


  相对来说,“如梦”和“如形”的格局比较传统。“如梦”是芙蓉石章料,六面方,上红下白,十分纯净。上面红色的部分以薄意手法浮雕双雁,题词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据陈达说,这枚作品的题材来自他小时候曾经仰望迁徙旅雁的经历。以成年的经历回忆少年心境而油然而生的感慨,配上夕阳染赤般天空中的双雁,萧索寥落之意,油然而生。与之相对,“如形”中达摩面壁的画面,则像是中年后的沉着心境,望不到边际的寂寞中苦行和坚持。正如它们的名字,“如梦”是一梦人千里的追忆往昔,而“如形”则是沉稳坚定的现时写照。


  如果说,“如梦”和“如形”尚属于传统形制,那么“如影”和“如雪”就又向前跨进了一步。“如影”材质为黄芙蓉,顶端饰以浮雕的兰花与飞蛾,灯光照射上去,宛如石材内部熠熠生辉,透出一片空灵蕴藉。“如雪”则是白色汶洋石,温润纯净,晶莹胜雪,顶端圆雕缠绕的灵芝如意。


  这两件作品,初看上去像是椭圆形印章,印纽部分虽刀法爽利,意境悠远,都还尚属常见题材。然而翻过面来,却令人颇为意外,原本该是印面的部分,一件以小篆雕了装饰性的“美意延年”四字款识,另一件干脆浮雕了蟠龙云纹。这多少有点离经叛道——因为如此一来,无异于剥夺了印面,令印章失去了被篆刻的机会。但转念一想,这样纯净优质的石材,藏家想来也多不忍再施刀凿。如今寿山石玩家中有句话叫“拿印章当把件来玩”,既然如此,又何必拘泥于一个空印面呢?以漂亮的纹饰填补印面空白,未尝不是一种新奇而有趣的思路。“如影”题字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如雪”题字为“知止有定,自重则威”,题字在侧,意韵顿生,令作品更加完整。这类“印章型把件”能否如“文字章”一般在未来受到追捧,让人颇为期待。


  而“如幻”,便走得更远了一点。“如影”“如雪”还有貌似印章的形制,到了“如幻”,已然看不到什么先例。它的题材虽然是传统的灵芝如意,但是在造型上却不依传统,而是以镂雕的形式,作出盘旋缠绕,颇具现代感的线条,让人从不同角度都可以欣赏到独特的造型之美。“如幻”的材质是纯白色荔枝洞石,晶莹胜雪,玲珑剔透,绝无瑕疵,用《观石录》中“衣缨拂之有痕”来形容,难免心有戚戚。镂空雕刻的手法强化了石材晶莹剔透的本质,而近于抽象的线条更是让人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材质天然之美的欣赏上来。辅以光影,那一种似真似幻的奇妙审美感受,不禁令人如痴如醉。


  陈达似乎特别钟爱那些温润、淡雅、纯净的石材,或芙蓉,或汶洋,偶尔亦有荔枝。颜色或黄或白,即使一块石头上有两种颜色,也一定是过渡自然而不见斑驳的。这正如他的雕刻风格,无论如何变化,淡雅清新的气质却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恒久不变。这或许是我们一直可以钟爱陈达作品的终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