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卿作 都成坑石《木芙蓉、秋海棠》薄意对章
拍品号:376
材 质:都成坑石
规 格:7.8×1.2×1.2cm(两件相同)
估 价:230000 ~250000 RMB
成交价:345000 RMB
拍卖会:福建东南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场次:寿山石雕珍品夜场
林清卿 (1876~1948),福建福州市人,自幼秉性聪慧,喜诗书字画,受业于寿山石雕“西门派”高手陈可应,学习薄意雕刻。其刻薄意以画法行之,自出新意, 将中国传统绘画和薄意雕刻完美结合,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寿山石雕新的艺术技法——“薄意艺术”,并把它推到了最高的艺术的境界,成为后人追模一代薄意艺术大 师、现代薄意艺术的“开山鼻祖”。
印文:1.蔡尚志 2.蔡惠堂印
刊录:《薄意大师林清卿》P45,福建美术出版社。
《寿山石》杂志,2007.NO.10;
CCTV[探索·发现]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寿山石》第四集。
附:拓片
诗意的林清卿
文/林娟
著名的金石书画家潘主兰曾言:“薄意者技在薄,而艺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固未能如纸之薄也;言其意,自以刀笔写意为尚,简而洗脱且饶韵 味为最佳,耐人寻味以有此境界者。”而林清卿正是这样一位丹青妙手,书画鉴赏家龚礼逸评价他说:“精巧绝伦,真能用刀如笔,在杨(璇)、周(彬)二家别开 生面者。”当代书画大师陈子奋称赞他:“花卉之妩媚生动,难写生家罕能及,山水竹木,亦静穆浑厚,难得在利用石之病,而反见天然。”林清卿的薄意雕刻艺术 融合了中国画的画理,在技法上以雕刻的形式表达国画的意境与笔墨的逸趣,将观者带入到诗情画意的审美情境,开创了薄意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近代寿山石雕极有 影响的艺术大师。
林清卿薄意的最大特色在于能因材施艺,他说:“刻当相石,凡石色巧则宜花卉;凡石呈裂痕则宜山水;以尽石势。下刀之先心开一境,以尽画意诗 情。”时至今日,收藏界仍极推崇林清卿的薄意作品,从观赏中获得美妙的不可言传的艺术享受。林清卿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自幼天资聪颖,未及弱冠即才艺双 绝,中年时为了更高的艺术追求,毅然放下雕刀,重新拜师学习国画,研习多年终于在薄意技法中熔炼画理和笔墨。至此,其技艺方至大成,从而也奠定了林清卿毕 生艺术成就的基础。“艺外学艺”使林清卿的薄意艺术得到了升华,避免了重复千人的呆板创作。
这对都城坑石薄意对章,石色淡雅,质地细腻润泽,林清卿于石上作木芙蓉、海棠各一,高雅古朴、清新别致、气韵生动。林清卿曾说:“薄意创作以花 卉最难,妙在善配巧色。”而这对薄意佳作,正是以其口中最难的题材举重若轻雕琢而成。林清卿利用石材肌理色彩微妙的变化巧妙布局,雕刻出枝干重叠、花叶披 覆,流露出清润艳丽、耐人寻味的气息。细观作品印身,布局简洁、剔地平整,构图严谨、意境隽永,令人惊叹万分。墨拓犹如一幅完整的通景画,独立来看又如花 卉条屏,实乃鬼神之技。
2003年,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刘爱珠编著的《薄意大师林清卿》书中,曾首次公开了林清卿私淑弟子王雷霆大师收集的林清 卿薄意墨拓珍品三百多件,让人们第一次较完整地从中国绘画的层面上,去领略由艺术大师林清卿所创造的现代薄意艺术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深刻内涵, 去理解和欣赏现代薄意艺术中“画石相融"的艺术特色和艺术品位。而这对《木芙蓉、秋海棠》薄意对章,作为林清卿早期花卉题材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墨拓也收录 在此书中(P45)。作为林清卿最具影响的作品之一,在CCTV[探索·发现]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寿山石》第四集里,以此作品为重点介绍了薄意鼻祖林清 卿的雕刻技艺特点。